Category Archives: 生活百科

学会生活

我是周末摊主

Posted in 朋友, 生活百科 | Tagged | 2 Comments

我们都有一口烂牙

豆瓣上有个小组就叫“我们都有一口烂牙”。我知道有这么个小组,是因为周周同学的链接指引,同时说明了她有一口烂牙。周周曾间接地说过她有27颗牙齿,27,一个很奇怪的数字。

我也有一口烂牙,右门牙长歪了,现在担心再厚的嘴唇也有一天盖不住它;而下颌的4个牙,则是1右3左的斜向。记得三年前,曾在公交车上问一个交大女孩子关于牙齿矫正的事情,要耗时2年耗资万元,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觉得不可接受,想想,算了,一口烂牙就一口烂牙吧~

我那牙齿一塌糊涂的哥哥,其女儿,自从好几年前摔掉了两个门牙,做了几年无牙女吃不了鸡腿之后,今年趁着鼠年终于有了两个漂亮的鼠门牙:

鼠牙

每个人都会出智慧牙,不知不觉地长、要生要死地长,死活长不出来……,。我2005年长智慧牙,3月食肉而无味,期间因为牙痛直接拒面试一次、拒笔试N次。Randolph同学,2006年则直接拔牙;长了牙齿的我还假惺惺地给Randolph的牙齿饯行。花儿也把牙拔了,不知有没有学Randolph吃了半个月土豆泥。

如豆瓣小组所言:

虽然我一口烂牙,
不影响我装模作样!

Posted in 曾经岁月, 来一卦, 生活百科 | 2 Comments

喝酒看脸色知厉害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从科学(或者伪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喝酒比较厉害的人就是是怎么一回事”:

让我们从脸红的原因说起吧。很多人以为是酒精导致的,其实不然,是乙醛引起的。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而脸部毛细血管的扩张才是脸红的原因。所以 喝酒脸红的人意味着能迅速将乙醇转化成乙醛,也就是说有他们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 不过我们不能忘了还有一种酶,乙醛脱氢酶。喝酒脸红的人是只有前一个酶没有后一个酶,所以体内迅速累积乙醛而迟迟不能代谢,因此会长时间涨红了脸。不过大 家都有经验,当1-2个小时后红色就会渐渐腿去,这是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将乙醛转化成乙酸,然后进入TCA循环而被代谢。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 靠肝脏里的P450慢慢氧化(因为P450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那时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 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 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型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一个人即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 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 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喝酒脸红的人其实不容易伤肝脏,而和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 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 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还能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顺便提一下,根据有关研究江浙两省的人(古代吴国和越国的后代)似乎是红脸基因的起源地,也就是说这些人多数带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而北方人多数是白脸型的。那么如果你是北方出生的,又是红脸型的,说明什么呢?答案是明显的,因为红脸基因是显性基因。

来源:网络

简单总结如下:

  • 红脸的
    酒精(乙醇)变乙醛,不伤肝;至少能喝
  • 白脸的
    酒精不变,靠体液稀释,伤肝;可能出现突然昏迷的情况
  • 发热出汗的
    酒精变乙醛,继而变乙酸,不伤身体;浪费金钱,是酒篓子
Posted in 生活百科 | 3 Comments

报手机号码的节拍

手机号码不用记,但在交换时得念一遍。多数人按照344(###-####-####)的节拍报,少数人按434或443节拍报。我,似乎属于“更少数”,一直按3332(138-1##-1##-##)方式报。

我5年前有了这个3332的号码,一直3332地报号码。别人报的号码,总被我3332地复述着。结果这个节拍混乱的人,至今没记住一个手机号码。

近些天,不知道哪根神经开始灵活,发现我的手机号码是138-1##1-7##7。左右联对称,工整押韵,朗朗上口~

Posted in 生活技巧, 生活百科 | 3 Comments

梦、睡眠、催眠、计算机

这两天都有梦,或许是睡眠不好的缘故。从记得的梦境来看,是同一套路。

今早的梦是在外地要去考试,于是怎么住宿、怎么筹划和赶赴考场考试(莫非是高考?昨晚偶尔和朋友提起过高考),实在赶不及就醒了。

昨天的梦是我在家里,和老爸在山岭之间,然后想起我要赶飞机回上海,于是左算右算,要4、5个小时才能从家里赶到广州乘飞机,其中汽车转来转去,总是那么来不及,也就醒了。

其实这种赶啊赶,赶不及就醒了的梦,记忆之中我做了很多,有时候是火车地铁之类的,情节多以从家赶回上海居多,总之这些梦都似曾相识。或许,每次我回家,因为要赶飞机,都搞得我自己精神很紧张吧。或许这表明现实生活中,我要努力追赶的东西很多,要不机会也似乎都没有来得及赶上就消逝了。

哦,上上周周三去北京,就没有赶上早上飞机,只好改签,却又空中管制延时起飞,算计到下飞机后打车时间等等,所以把行程往后推了又推,就和梦境差不多。只是梦中赶不上就醒了;现实之中,就得改签、推迟等等。梦做多了,梦境也真的会在现实中出现的。

中国人都会知道《周公解梦》(BTW:我在解梦哪~)吧。以前,我和黄海剑师兄聊天,那时他说他想研究梦,并提起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嗯,好书,什么时候我也好好读读。

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梦的解释需要从显性梦境回溯到潜性梦境。对使用蒙的缝隙来理解和治疗患者问题的心理分析学家而言,梦揭示了病人的无意识愿望,以及附加在那些愿望上的恐惧和病人用来处理导致愿望和恐惧之间心灵冲突的特征性防御。弗洛伊德相信梦中的符号和隐喻既具有特殊性——对特定个体是特殊的——也具有普遍的含义——许多性的本性。

上面这段介绍文字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六章“心理、意识和其它状态”。嗯,我最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

《心理学与生活》中还提到“清醒梦境”一说,这个说法我以前在StevePavlina的Personal Developement for Smart People的blog上看过这个方面的内容,英文叫Lucid Dreaming。关于如果获得清醒梦境,则是很讲究技术的。记得Steve Pavlina有一期的Podcast就是关于Lucid Dreaming的,挺有意思的,推荐一听。

梦和睡眠一般都是一起说的。而人是如何从清醒状态下进入睡眠状态的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记得以前高三时,我研究过如何确保在考试前不失眠或者保证睡眠充足这个问题。当然,保证有规律的生活,是最有效的方法。而躺下之后,大脑中所想的事情或者想东西的思维方式也是有讲究的。记得,我那时候按时躺下之后,会按照几条保守的固定思路想啊想,想着想着就会睡着。或许这个是自我催眠吧。

催眠,则是另外一门高深的学问。催眠不是说催眠师有什么什么能量。催眠,更多的是一种帮助别人进行深度放松的方法。不过呢,我是认为催眠的学问是很高深的。

如果说把人看作一台计算机,那么人具有各种输入设备,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觉(运动感觉)等等,还有所谓的第六感觉;而人还包括很多输出设备,譬如发声系统、面部表情系统、动作系统、眼睛、汗腺、呼吸频率等等。

计算机领域有时候会把计算机程序当作一个黑盒子来进行测试。黑盒子的意思是指,只有输出输入,其他东西一概不知。测试时,通过输入一定的数据得到一定的输出数据,判断输出数据是否为预期数据,从而确认功能是否正常。而计算机另外有一类特殊的人叫黑客,这类人同样也会把一台计算机(通常是别人的计算机)当作一台黑盒子,然后通过往某些特殊的地方输入特殊的指令,从而最终控制这台计算机,为所欲为。

那么,如果把人看作一个黑盒子计算机,另外一个人,通过往这个黑盒子的某些输入设备,输入一些特殊的指令,从而影响这个黑盒子的某些功能,或者甚至是控制这个黑盒子。而这种人,我们现在称之为催眠师(或者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多是修电脑的)。

从计算机的角度看,如果一台计算机保护的足够好,那么再强的黑客也无法控制该计算机。同样的方法,对于人也是适用。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思维保护的很好,别人就无法进行影响,更无法说控制了。但是现实中,每个人只要和人打交道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就可能被他人利用,从而受到影响或整个系统被攻克。

不过,人作为计算机,其控制指令实在是非常非常复杂。至少从现在已有的技术来看,尚未有人能够完全掌握这种指令。不过每个人又或多或少地在用这些指令。譬如生活中朋友的互相影响,工作中同事之间互相影响,等等都是例证。不过由于尚未有人能够将这些影响量化出来,也尚未有人能够将这些影响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程序内。所以说,这门学问还有极大的扩展空间。

在我想象当中,这门学问的终极效果是,当一个专家遇到另外一个人,通过网络将这个的一些经历以及相关资料查阅一遍,然后可以设计一些场景、一些话题,然后通过声音、图像、气味、触觉等多方面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影响,使得这个人最终进入一种被控制的状态。而人一旦进入被控制状态,除非是另外有专门的程序解救,或者控制方退出控制程序,否则将会一直被控制……

……

扯得很远很远了,就此打住。

附:

我的梦记录:

Randolph同学提到的梦和睡眠记录:

Posted in 分享, 思考, 朋友, 来一卦, 生活技巧, 生活百科 | 6 Comments

筷子

今天午饭,菜汤都很咸,所以看到小猪笨笨用筷子夹菜居然是反手,所以决定说她。

小时候在家里,如果是反手夹菜,肯定会被大人们用筷子头狠狠地敲的。敲多了,也就用正手夹菜了。不过即使是正手夹菜,其实很多人也还是没有正确用筷子,可能实际上只是挑菜而非夹菜。

说过小猪笨笨的反手,看着她正手夹来夹去,也夹不了菜,便好为人师,决定教她。

筷子用法,一根筷子放在无名指头内侧和虎口上,一根筷子放在中指头上侧和食指中部,然后大拇指压过来,这样就四平八稳了。调整两筷子的着力点和互相角度,使得弯曲中指,能够把外面一个筷子的头部和里面一个筷子的头部正好接触,而此时大概筷子间夹角为8度到12度左右。通过弯曲和伸展中指,能够张开筷子和合拢筷子。

……

小猪笨笨笨,还是没有学会,以后多加练习中指的伸展就会熟练的。如果中国人不会正确地用筷子,是会被外国人笑的:“你,这个中国人,连筷子都还没有学会正确使用,那你几十年来还能够学会什么呢?”

我发现我老了,跟我老爸老妈一样了。要是以前,我才不管别人怎么用筷子哪,你只要把菜弄到嘴里,吃得着就够了,管你什么个吃相。

另外我那里有个说法,女孩子用筷子如果抓得比较靠中间,则说是以后嫁人就嫁到附近地方的,如果抓到筷子末端,则说以后嫁得很远很远。好像有点道理。

Posted in 生活技巧, 生活百科 | 10 Comments

印度时间是UTC+5:30

我们中国时间是UTC+8:00。

所以说当我们是中午是12:00时,印度人的时间是9:30……而不是整点时间。

PS:看到有一个Kathmandu(UTC+05:45),……

Posted in 生活百科 | 2 Comments